实见汇文-展现真实之美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孝道代表,为何曹操却说孔融不孝而诛其三族呢?

孔融是三国时期大儒,小时候“ 孔融让梨 ”的故事人尽皆知,但因为其主张“父母无恩论”而被曹操认定其不孝,借机所杀。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孝道代表,为何曹操却说孔融不孝而诛其三族呢?

中国古代推崇忠、孝美德。因此,在汉朝就有了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叫做“察举制”,只要被举荐之人特别孝顺,那么不管他有没有治世的能力,都可以被推举成为“孝廉”到朝中做官。

孔融是孔圣人的第二十世孙,在其十三岁时,父亲孔宙去世,他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因而被世人称赞其孝行。

孔融长大后,自负才气秉性,立志挽天下于危难,但因其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汉献帝即位后,先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后兼领青州刺史。在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后,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他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因此,经常触怒执政者曹操。他曾经上奏朝廷,认为应当遵照古时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诸侯。曹操怀疑他知晓其心思,所以更加怕他。然而,当时孔融名重天下,曹操只好表面上装着容忍他,暗中却在想方设法地处死他。

终于,在听说孔融与他人解说“父母与子无恩论”后,曹操指使属下官员,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诛三族。

孔融: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亲对孩子有什么恩情呢?论其本意是因为情欲;孩子对于母亲来说就像是以瓶寄物,寄出去后,就没了什么牵连。

这话乍听起来是很不孝,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孔融提出这种说法,是以此来反驳愚孝,并不是提倡或宣扬不孝,只是给曹操提供了杀他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