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湖北省江陵地区的民众已经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连续两年的干旱,让民众苦不堪言。
为了缓解当地的干旱情况,当地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建一条水渠,将漳河里的水引到江陵地区,这样便能灌溉一部分农田,使得百姓不至于饿着肚子。
开凿水渠是个大工程,也需要不少人力,但是为了生存,当地的民众却个个争先,等到水渠开凿到纪南城西北七千米处时,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壤和前面的不太一样,其中还有些被挖掘过的痕迹。
当地的考古专家闻讯之后,察觉到了异常,立即成立了工作小组,经过仔细勘察发现,地下古代墓葬群,初步估计其中古墓数量多达50多座。
在专家们的精心发掘一号墓的时候,墓主人的内棺骨架的左侧放置了一把漆木剑鞘包裹的长剑,专家本以为这把剑只是普通的剑,甚至和往常出土的青铜剑一样锈迹斑斑,甚至还可能有所毁坏。
可是当专家们小心翼翼拨开漆木剑鞘时,顿时眼前一亮,因为剑身保存完好,甚至锋利无比,专家们如获至宝。
展开全文
而这把剑便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剑的 越王勾践剑 。
按照时间来算,这把剑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而能在经过数千年的时光之后,依然保持完好,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关于这把剑,背后还有不少故事,毕竟顶着天下第一剑的光环,越王勾践剑从出土之后,就备受瞩目。
请让我们一起来看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今生。
越王勾践剑的前世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而在铁器普及之前,青铜器则是制造武器的首选原料,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都是青铜器。
尤其是在春秋末期,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远远超过了中原各个诸侯国,而吴国和越国又时常相互战争,这则进一步促进了吴越地区的铸剑工艺。
既然说到了吴国和越国,自然绕不开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勾践即位之初,吴王阖闾便趁机攻打越国,结果被勾践用奇兵打败,阖闾也在这场战争中被要了性命,临终前,他告诫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夫差倒也争气,整日殚精竭虑,日夜秣马厉兵,勾践便想着先发制人,结果大败,勾践只带着数千兵马逃出,为了活命,他便向夫差请降,甚至还带着妻子亲自去服侍夫差。
有那么一次,夫差生了病,勾践还亲自尝了他的大便,并且丝毫没有露出为难的表情,这也进一步麻痹了夫差,勾践在夫差面前尽心尽力,鞍前马后,让夫差真的以为勾践是真心归附,在佞臣的谗言下,勾践被放回了国,此后便开始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直到后来打败了勾践,称霸了吴越地区。
而在称霸之后,勾践便一心发展经济安民,还推行了五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而由于勾践好兵,当地的铸剑工艺也进一步提升,想来越王勾践剑便是在这时期铸造而成的。
这把剑可以说见证了勾践的强大,只不过相比较勾践的平淡而终,这把剑的今生可要传奇多了。
越王勾践剑的今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想要断定一个古代物品的从属并不太容易,毕竟文物大多会经历多次易手,而越王勾践剑的身份被确定,中间也是历经了波折。
当然也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望山楚墓群1号墓墓主人是越王勾践,从中发掘出的宝剑自然属于勾践,这好似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这座古墓的主人根本不是勾践,而是悼固,此人是楚悼王的曾孙。
而这把剑在刚出土时也曾被认为是悼固的剑,但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们发现剑身上有八个鸟篆铭文,而其中有比较好认的六个字,即:越王自作用剑。
悼固没有当过越王,所以这把剑自然不可能是他的,而在历史上越王也有好多位,那么这究竟是哪一位越王呢?
很显然,答案就在比较难认的那两个字中。
为了弄清楚这把剑的来历,当时的历史学家方壮猷便将剑上文字的拓片寄给了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专家们,而郭沫若认为这两字是“邵滑”,但是他又不能肯定。
而另外一位金文研究专家唐兰,经过比对之后认为那两个难认的字应是“鸠浅”,而结合历史发现,这两个字正是越王勾践的本名,由于当时越国与中原诸侯国的语言不同,便将他的名字音译为了勾践。
而唐兰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多专家们的一致肯定,于是这把剑的身份最终被确定为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的厄运
越王勾践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从外观上看,很显然这是一把很有故事的剑,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它依然保存完好,锋利无比。
自从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后就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很少有人见到过它的真容。
毕竟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该剑在中国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可是谁也想不到,这把珍贵的剑还是遭遇了一场厄难。
那是在1994年的8月,新加坡举办了一场“战国楚文物展”,而越王勾践剑也在其中,可是由于新加坡的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将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剑刃上。
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有意为之。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将这把剑慢慢拆卸开,将那块有机玻璃给取了出来,可是将有机玻璃拆下之后,剑刃上多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后来我国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此也做出了正式的结论,此剑已是“轻微损伤”。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道轻微伤痕很不显眼,但是对于文物来说,这点损伤却非常不容易忽视,毕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裂缝都可能毁了一段文物。
经过了这次厄运之后,越王勾践剑就很少送出国外去展览了,在2019年3月,越王勾践剑正式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现如今,这把剑被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去看看这把中华第一剑的真容,它一定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