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牧民 额尔敦达来
生活在牧区,我非常了解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牧区发展、牧民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履职中积极为此发声。
我发现,草原上依然有些牧民面临用水车拉水生活的窘况。牲畜饮水量大,牧区水井都打在距离家很远的草场上,一位老乡对我讲了这样的经历:一年冬天下大雪,三轮车无法出行,他只能用水桶提水,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过膝的积雪回到家时,水桶已经结冰冻到裤腿上……这种情况在草原的冬季很普遍,有人家里的水井冻住了,需要用火烤、用热水浇,才能化开井口,这给牧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自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锡林郭勒盟累计解决66.79万人、124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清零”目标。但锡林郭勒盟常年干旱,水资源贫乏,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农牧民供水保障问题仍然存在。
经过充分调研走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出《关于持续提升边疆地区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建议》。我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应加大对边疆地区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扶持力度,对部分远距离拉水牧户供水保障工程投入给予倾斜。另外,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将牧区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列入“十四五”供水保障投资范围。
“你一定要把我们的心声带出草原,带到北京啊。”3月奔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前,我不时接到牧民们的电话,话语里饱含着期待。这是我的第一份建议,也是我的履职成果。提交建议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人大代表肩负的责任。
两会结束后,我回到家乡第一时间便开启“行动模式”,投入到两会精神的宣讲中。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为牧区发声,为基层建言,也期盼着那一股清流早日流进草原深处,流进牧民群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