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漫想”故事 工作坊 现场
“书院漫想”故事工作坊回顾
2023年5月13日下午两点半,坊间-地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第一期“书院漫想”故事工作坊在书院街街道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开展,此次活动由驻地艺术家陈璐主持,驻地社工协同完成。通过艺术家提供的编剧大师布莱克 •斯奈德10种不同类型的讲故事形式,让参与者想象与地名有关的虚构或者非虚构故事,感受一场地名的实验之旅。
驻地艺术家陈璐分享故事创作方法
在编剧大师布莱克 •斯奈德10种不同类型故事创作方法中,包含寻宝类、穿越类、幻想类、荒诞故事、黑色幽默、悬疑片、爱情片、社会题材故事等不同题材的创作方式,驻地艺术家陈璐结合书院地名故事资料和参考资料工具进行讲解,提供给地名故事伙伴们讲故事的思路,大家根据自己的故事灵感进行畅想、创作,畅所欲言,产出许多和地名相关的虚构或者非虚构的故事。
展开全文
编剧大师布莱克 •斯奈德的故事创作方法
书院地名故事伙伴孔老师在认真做笔记
书院地名故事伙伴翔宇分享故事创意
书院地名故事伙伴大米创作中
其中参与工作坊的地名故事伙伴大米以“惜字宫南街”为创作对象,展开相关故事想象。惜字宫南街原在今市二医院一带,当地敬惜字纸的风气由来已久,故据此改称“惜字宫”,惜字宫南街在清光绪时原为书院街北段,后因位于惜字宫街南面,改今名。解放后,惜字宫街并入惜字宫南街,曾更名惜字南街,1981 年地名普查时复名。
大米说:“普普通通的一天,妈妈带着一小朋友经过惜字宫街,小朋友每一次写字都有不好的习惯,揉成纸团就扔掉了,一次写作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进入了梦乡。这个梦里他依旧像平常一样,写完就扔了,结果有一天他发现他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字他记不起来了,怎么都记不起来,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记不起来,因为这个字缺失,触发了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但是他没有在意,当小问题太多的时候,这就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他发现这些丢失的字,都是他随手扔掉的、不在意的字,他知道如果哪一天他不爱惜纸,不爱惜那个字的时候,他的脑袋里那个字会自动消失,那个字就不见了。于是他开始就开始去学习了,刚好有一个书院,他就去那里面学,学完之后回来,他想啊,即便是他丢了一个字,我再去学学回来也是OK的,又经过了一系列事情的发酵,他发现他只是记得当天学过的字,但那个时间是有限的,后来他又去探索,最后他发现他去学了这个知识点回来,学到那个字之后还要同时再爱护那个字,爱护他的纸张,这个字才会保留在他的记忆里。“
这样的一个小的、很生活的故事,它可以是现实的,因为不存在,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然后又联系这个书院街的书院和惜字宫街的来源,就是很小的一件事,也会有地名历史的意义。
工作坊参考资料《成都街巷志》
在本次书院街街道“书院漫想”故事工作坊中,参与者不仅了解了书院街道的历史文化,更深入了解了地名的背后故事,同时也将这些地名以艺术再创作的形式,以生动故事情节想象出来,在下一期的“闪回书院 ”影像工作坊中,我们将用影像的语言创作地名故事,使个人的视角和讲述方式发挥表达的潜力。
//系列工作坊持续招募中
02 “闪回书院 ”影像工作坊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它不仅是人类最多产的艺术形式,而且与人类的一切活动,争夺着人们每一刻醒着的时间。在当下的地名书写中,相关的故事被局限于文字档案和古旧地图中,而自媒体的兴起使个人的视角和讲述方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如何用影像的语言创作地名故事,是此次工作坊邀请参与者一起想要完成的小目标。
招募人数 :10 位
参与方式:拍摄一个三个以上镜头的小短片
艺术家:陈璐
合作者:陈越
活动时间:2023年5月20日14:30-16:30(周六)
活动地点:
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十五号
创意产业园A区附1-108 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
03“影像共创 ”艺术工作坊
出于对社区艺术公共性的思考,艺术家将作品创作的权利让渡,邀请故事小伙伴们一同参与最终影像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如影像人类学导演让·鲁什的“真实电影”创作思路,与30位故事小伙伴一起讨论本次项目共创影像的呈现内容和形式,分享作为社区艺术项目如何参与社群营造,实现共创、共在,并拓展地名故事的当下书写形式和方法。
招募人数 :10 位
参与方式:
根据第二次共创故事剪辑的短片
讨论共创、参与公共社区艺术
驻地艺术家:陈璐
合作者:陈越
活动时间:2023年6月3日14:30-16:30(周六)
活动地点:
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十五号
创意产业园A区附1-108 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
工作坊持续招募中
扫码加入我们
书院街道坊间·地名历史的创新计划项目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快速流动、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员搬离了自己原本居住的场所,而具有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也随着城市发展的搬迁、拆迁而慢慢被掩埋。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认识、感知和情感慢慢淡化,缺乏对社区和城市的归属感,也很少参与公共事务,使得人与社区、城市的融入出现相应的问题。
本项目基于书院街街道地名文化发展以及社区发展治理面临的现状,成立书院街道地名文化挖掘工作组,下沉到各个社区挖掘地名文化,并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地名文化记录、宣传活动,协力社区居民以志愿者的身份记录、讲述、传播地名文化,并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工作者的合作产生更广泛的连接,让地名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居民生活。从而使得地名文化在更广泛的层面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归属感。同时促进辖区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驻地艺术家
陈 璐
纪录片导演、影像策展人。获得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电影、电视与动态影像(发行策展)硕士学位。2009年起师从梁碧波开始纪录片制作,参与制作影片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年度纪录片国家相册“十大作品”奖、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纪录片推优奖、北京纪实影像周展映等奖项。参与策划伦敦《回到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影像展览(2021),电影《八佰》伦敦首映(2021)。作为A4美术馆社区策展人,目前关注并从事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纪录片的社区实践。
关于驻地计划
驻地计划,由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设立的驻地计划,旨在为艺术家提供一个与社区,社会组织,小规模教育,社区机构和街区经济共同合作的平台。每年受邀的艺术家、研究者将在创新和研究之下,贡献视角,艺术思维,以及新社区形式的实验。
关于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
艺术与社会创新实验室,由成都5A社会组织「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成立于2016年12月。作为机构的发展中社区实验平台,其核心是以社会组织深耕的城市社区为研究与实践基础,致力于艺术推进城市实践、社区文化发展、社区与社群之间关系的新方法。